以“百货+超市”业态为主打,植根社区的 “超市系”百货店已经进入扩张期。“十一”前夕, 北京超市龙头物美继新华百货之后,在北京市场推出的第二个百货品牌——圣熙8号购物中心。完整的社区商业生态系统应当具备四个层级:零距离的网络商业实现足不出户的服务、5分钟可达的便利商业解决应急需要、2000-4000平方米的生鲜超市实现多样性选择、大型的社区商业中心实现一站式购买。
传统大型社区商业中心的主体通常为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家乐福为代表的欧美模式,一是以华堂为代表的日本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别在于:第一种模式以超市为核心,在大型超市中大规模引入服装等百货类商品,并在收银台外引入包括零售、餐饮、服务等商业店铺,构成能够提供社区消费者一站式服务的社区商业中心;第二种模式是以百货为核心,“百货+超市”,并辅以其他零售、餐饮、服务等商业店铺形成社区商业中心。
北京的内资本土超市的竞争优势通常在2000-40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领域。从发展看,向上面临有规划优势的大型综合超市的挤压,向下面临便利商业和网络商业的分流,在升级“标准超市”向“生鲜超市”转型的同时,向上下层级延伸成为必然的选择。
对两种大型综合超市的模式的探索,很多内资连锁企业都进行了尝试,而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市民消费实力的提升,以服装为主体的百货类消费越来越重视“品质”和“品牌”,“百货+超市”模式的前景也更加被看好。然而百货与超市的运营及管理模式截然不同,超市企业进入百货领域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探索过程。
对此,可选择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引进有百货运营经验的团队,成立专门的社区百货子公司或事业部,培育百货运营能力;二是通过购并百货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三是与有实力的百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尤其是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正在转型。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时期,市民日常消费通过现代便利店和网络商业的比重会稳步上升,不仅“标准超市”的经营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传统的以大型综合超市为核心的社区商业中心也将面临挑战,从以购物为主的“购物中心”向以休闲体验为主的“生活中心”的转型成为必然。未来的社区生活中心应当是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载体,除了承担社区商业中心满足人们日常购物或服务需求的功能外,还应当同时是社区的文化中心、休闲中心和社会交往中心。近年我们在商业规划中提出的“现代生活广场”和在美国快速发展的“生活方式中心”都是对这种模式的探索。没有永恒不变的商业模式,谁洞悉消费趋势的先机提前布局,谁就能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