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加入协会 | 精彩图片 | 专家论坛   
网站首页 协会介绍 加入协会 标准化 行业信息 政策法规 商业网点 商业街区
领导讲话 经验交流 理论研究 分支机构 企业之窗 社区商业 协会公告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介绍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简介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简称“中国城商联”),是1987年经商业部报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行业管理机构,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81)103号文件规定的“各城市按住宅面积7%的比例收取商业网点配套费,以安排商业企业经营”的文件精神,负责征收、规划、使用全国城市商业网点配套费,同时负责全国商业网点规划和立法工作,是国务院系统最早和唯一承担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职能的联席机制和国家一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建领导机关是国务院国资委党委。2023年11月30日正式归建至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管理序列。

   中国城商联是由从事商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商业街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县域商业体系、商旅文产业、商业地产、商贸物流、商业服务业碳中和、商业资产评估、农产品产权交易、商业大数据、智能商业、商业科技、商业文化创意、商业装饰设计、商业创新、商业物业、商业服务业、商业文化金融、儿童商业、地下商业、商业信息化、城市更新等机构、单位、企业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会员分布和活动区域为全国。

 

一、本会宗旨

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发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服务会员,加强自律,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商业服务业体系的产业融合与健康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二、工作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依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生效的《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建设现代商业流通体系的决策部署,推动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加快商业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跨界融合的商业服务业产业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需要,重点开展城市(镇)商圈和城市(镇)商业体系建设以及城市商业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

(一)指导各地分层分类、因地制宜优化城市商业布局,重点推进各城市商圈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合理优化核心商圈、区域商圈、社区商圈、产业集聚商圈、新兴商圈、集镇商圈空间布局、业态结构、发展规模和功能要求;开展“中国城市商圈发展评价与分类示范”工作,举办“中国城市商圈发展论坛”。

(二)根据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及有关部门批复的“商业街分类指导及先进表彰”工作要求,按照全国首个《商业街分类指导规范》团体标准,由中国城商联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中国著名商业街”、“中国特色商业街”、“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街”、“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智慧商街”、“中国乡土特色商业文化街(区)”、“中国‘一带一路’国际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和“一带一路·中国街”分类指导命名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中医药特色商业文化街(区)”、“中国海洋文化特色商业街(区)”的分类指导创建及命名工作。

(三)根据国务院十七部委《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县域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与实施指引》全国团体标准的课题研究、标准制订与推广工作;重点开展“中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商贸中心为纽带、以农村商业网点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丰富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中国乡镇特色商圈示范创建工作”,围绕乡镇主导产业,按照商贸主导型、农林业休闲主导型、特色产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研学主导型、养生养老主导型、交通物流主导型、边贸物流主导型等八种类型,指导规划建设一批县域乡镇特色商圈,提升乡镇商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商业特色小镇建设。

(四)根据国务院十二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的工作布署,依据中国城商联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社区商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引》和《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和经营管理规范》、《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规范》等全国团体标准,组织实施“全国社区综合性服务中心”示范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创新型、全元化、全龄化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包括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生鲜、社区食堂、社区家政、社区自助售货、社区文化、社区健身、社区娱乐;社区保障服务类:社区养老、社区幼儿托管、社区康复、社区教育、社区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及社区特殊人群照顾;社会公共服务类:社区环境、社区环保、社区邮政、社区公益、社区卫生、社区政务、社区警务、社区党建等三大类,推动商业与物业、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会等场景融合,实现社区商业业态多元化、对位化、定制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创建我国集社区生活服务、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回归商业本质,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以服务保障民生为根本;依据中国城商联商业物业发展建设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物业管理城市模式》全国团体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社区开展示范创建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布署,建立健全商业服务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五)通过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央网信办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共同持续推进“全国播商兴农富林行动”和“乡村振兴官·乡村助播官”培育工作,组织带领培育培训、规范协调全国网络商业平台、网络直播行业、城镇商业网点宣传推广我国广大乡村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历史、地理、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康养旅游资源、教育研学资源、美食资源、特色农林食产品资源等,推动各类型资源的商品属性、服务属性和生态价值属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

(六)通过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共同推进“CCTV强农品牌计划走进县(区)”工作,推动乡村农林业资源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实现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与消费多层次对接,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富裕,适应城镇居民消费升级。

(七)通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共同成立的“全国农林食产品质量和商业品牌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联席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林食产品质量特征鉴定”工作,制订商品标准;开展“中国农林食产品优良品质排行榜榜单(年度)”发布工作,全面推进我国农林食产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促进消费品提质扩容,建立我国农林食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中国商业品牌目录”、“中国商业地图”编制工作。

(八)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布署,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中国乡土特色产业展览交易基地”、“中国乡土特色产品博览会”和“中国绿色产业展览交易基地”、“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规划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商产农”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工作。

(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平台,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集聚发展”的决策布署,组建“全国农林资源资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海自然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产业特色鲜明的市(县)示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农商产业对接平台”,推动农林业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创新,通过农业农村林业林区资源资产评估和产权集中流转,进而推进资源集约化、规模化、整合化、产业化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有效进入农业产业;通过资产评估促进金融机构开展农业农村林业林区抵押质押融资试点,拓宽农业农村林业林区抵质押物范围,完善订单农业+保险、物流+保理商业模式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林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农林产品农林资源收益权信贷服务试点。

(十)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进一步推动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的工作要求,通过与中国供销集团供销云仓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建立健全农林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城乡商贸物流体系,构建由生产基地、产地前置仓(田间地头)、产地仓(县域)、城市中心仓(专业市场)到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网点、电商平台、餐饮(食堂)终端的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帮扶受援地区农林产品对接国务院“832”平台,进入国家政府采购系统。

(十一)建立农林食产品社区直供直播平台。通过由中国城商联商业物业发展建设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城商联浙江办事处主办的“六合平台”和“兴农富林”直播平台与“中国百强物业联盟”企业建立的合作机制,面向全国11万小区,近3亿人口,定点、定向、定品、定时、定需推送优质农林食产品;开展“中国乡土乡味进社区工程”,组织实施“圳品”、“杭品”、“兴农富林产品”进社区工作;创建“中国社区品质生活保障基地”,在农林牧副渔资源丰富地区选择建立种养植(殖)示范基地,在区域中心城市选择设立预制菜中央厨房,在示范社区建立“品质生活食堂”,建立生产基地+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的供应与服务体系。

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商业数字化和数字商业化,赋能商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商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十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布署,促进数字技术向商业服务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充分释放商业数据要素价值、激活商业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商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和要素合理配置,推进数字技术、商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形成以技术发展促进商业服务业全要素效率提升,以商业服务业领域应用和效益转化带动数字技术进步的新发展模式和路径。

(十三)根据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相关工作布署,成立“全国城市商业体系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社区商业、各类型主题商业地产、商旅文园(景)区、商贸物流基地、大型专业市场、商业服务业产业集聚园区和城市商圈以及县域商业体系等城市(镇)商业体系基础,开展商业服务业数字化服务资源整合集聚、数字化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和应用、实施方案和路径研究与交流以及相关行业团体标准制订等行业公共服务,探索建设商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技术、设备、人才、方案供给资源体,搭建商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和共享合作机制。

(十四)开展“全国商业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工程”工作,全面推进各地区特色商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地方特色商品和服务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线上演播、云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型商旅文服务;加快智慧社区、智慧商业物业建设,充分依托现有社区商业和物业资源,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实现系统集成、数据要素和业务协同,更好地提供政务、安全、卫生、商超、家政、教育、养老、物业等社区民生领域供需对接与服务;加快推进商品消费、生活服务、社会保障、健康服务、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指导和组织实体消费商业网点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特色门店;加快推进IPV6在智慧商业、智慧服务、农林食产品智慧管理、农商智慧对接、商产智慧融合等领域的应用;依据中国城商联城市商业综合体工作委员会发布的《购物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全国团体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应用与推广工作。

(十五)通过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共同立项开展“中国商业服务业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设工程”,联合组建“中国城商卫星网”,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商业物业、专业市场、公园景区、商贸物流园区、县域商业体系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卫星和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发展步伐;组织实施“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智慧物业”、“智慧景区”规划、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完善“互联网+”和“智能+”消费与服务生态体系。

(十六)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据与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机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同成立的“中华中医药商业文化资源资产交易服务平台”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国家中医药产业商业与文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医药商业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商业与文化金融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的创建、推广和标准化建设工作。

(十七)根据国务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的工作布署,依据与财政部资产评估中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联合成立的“全国商业资产评估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和与国家级产权交易机构——广州交易所集团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组建“商业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与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商业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定价规则,试点开展商业数据权属认定,规范完善商业数据资产评估服务;提升商业数据交易平台服务质量,建立包括商业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等运营体系;健全商业数据交易平台报价、评价、竞价和定价机制,探索协议转让、挂牌、资产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商业数据交易模式。

全面布局商业服务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城市(镇)商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十八)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布署,组织开展“全国商业服务业绿色低碳行动”和“全国城市(镇)商业体系碳中和示范创建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推进我国城市(镇)商业体系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消费,使我国城市(镇)商业体系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市(镇)商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和实践城市(镇)商业体系碳中和实现路径和实施方法,创新创建我国城市(镇)商业体系的绿色发展模式。

(十九)通过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建立的工作合作机制,共同建立“全国商业服务业碳中和登记平台”,为全国商业服务业各类型市场主体,针对碳排放数据和碳中和行为,提供登记认定、数据存证、数据追溯验证、数据关联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服务,建立产品级、企业级、活动级、单店级、商场级、购物中心级、专业市场级、商业综合体级、商业街区级、社区级、城市商圈级、产业园区级、旅游景区级等各层次规范的碳排放登记体系。

(二十)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全系统、全领域、全行业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和实施方案制订”的工作布署,组织开展由中国城商联城镇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旅游商业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全国团体标准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步行商业街、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商业物业、社区、商贸物流基地、产业集聚基地等碳中和实施指南和节能低碳规范及绿色经济发展的全国团体标准课题立项、标准研究、起草、制订;加快组建全国商业地产碳中和专家委员会,发展商业地产碳中和示范基地,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技术设备等业务层面,全方位推动绿色循环、节能减碳创新技术在商业地产领域应用与实施。

(二十一)探索建立城市商业服务业与社区碳中和工作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机制。重点培育发展森林碳汇、竹林碳汇、草原碳汇、茶园碳汇、花卉碳汇、果园碳汇、中草药碳汇、农田碳汇、湖泊碳汇和海洋碳汇。通过城市消费与生活碳排放与农林牧副渔业碳汇资源的碳抵消、碳中和体系机制的建立,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二十二)组建“全国城镇商业体系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包括城市商圈、县域商业体系、城乡商贸物流体系、旅游商业体系四大部分),研究和开展我国城镇商业体系建设与管理领域碳交易、碳源碳汇交易、排放权交易、垃圾排放权交易、污染许可证交易、环境使用权交易、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和设备交易与碳普惠制、碳汇保险、碳期货、碳税和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工作,为我国城镇商业体系的环境权益交易和金融服务模式的建立健全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创新。

(二十三)通过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建立的工作合作机制,组织开展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管理员、碳资产管理师、碳交易师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质量碳管理和综合性人才;组织开展包括城市更新和低碳、零碳街区、社区、厂区、园区的规划咨询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节能减排路径、碳排放管理咨询和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探索建立城市商业体系改造提升推动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模式

(二十四)根据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共同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商业服务业体系建设实施标准》研究与示范创建工作,共同负责国内商业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商贸物流园区、商旅文园(景)区、城市(镇)新区、商业街区、休闲农林业基地、特色小镇等立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

(二十五)促进城市商圈更新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将建设重点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重点开展以商业服务业体系转型升级或内容植入为基础的旧街区、旧居住区、旧厂区、古村古镇、旧(废、空)村庄的改造、修缮和利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宜商、宜旅、宜文、宜娱、宜体、宜养、宜居、宜学、宜研等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

加快推进商业服务业人才评价、培养机制和智库建设

(二十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战略布署,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展商业服务业类人才培训、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开展商业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与服务、商业资产评估与管理、商业买手、商业策划、商业科技与信息化应用、家政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保健服务、康养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安全保护服务、网络运行管理、网络直播商业管理与服务、自助与智能商业运行管理和儿童商业、养老商业、旅游商业、农村商业以及双碳工作等领域的各类、各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培训、就业安置等工作。

(二十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商业服务业管理人才评价办法》、《商业服务业管理人才库建设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订工作,为我国商业服务业管理人员成为职业经理人提供技能认定评价、培养和规范化服务,全面提升我国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商业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规约及公共信息服务机制

(二十八)根据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作为“全国商业服务业行业自律联盟”主席团单位,组织开展会员企业信用评价、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研究制定行业自律规约,规范会员企业生产和经营、服务行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国务院“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成员单位,重点加强商业服务业行业信息资源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整合、服务工作,为国家宏观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保障。

(二十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决策布署,组织开展“商业服务业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课题研究和相关标准制订;组织建立“全国商业服务业公共安全应急响应及民生保障联盟”,组织协调广大会员单位在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发生期间提供应急物资供应和居民生活用品保障,在日常期间负责应急物资和生活用品储备及供应。 

 

三、2024工作重点

(一)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

1、工作原则。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建设现代化流通产业体系,扎根行业,贴近企业,通过调研走访、数据分析、问题研究、政策咨询、专家座谈、专题研讨等方式,形成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和建言资政成果,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商业服务业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制度等提供决策咨询与专业支持。

2、实施内容。形成《中国商业街发展报告》(韩健徽并商街委)、《中国商业新物种洞察报告与发展指引》(郭增利并商业地产工委)、《中国人参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马强、刘忠凯并人参工委)、《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运行分析报告》(耿立新并糖酒委、川办)、《东北地区会员企业服务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邹运韬、徐志刚并东北办)。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组建课题组,制定大纲。2024年1月-6月,开展调研,形成初稿。7月-11月,修改完善,形成终稿。

(二)推动一批行业发展支持性政策落地见效

1、工作原则。及时掌握、系统梳理、认真研究国家各项稳经济、促发展政策措施,加大联系和走访会员力度,通过座谈、培训、宣讲、研讨、论坛、编写指南、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指导和帮助会员第一时间知悉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推动国家最新出台的商业服务业发展支持性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引导行业和会员企业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激发活力。

2、实施内容。编写《全国商业系统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政策汇编》、《数字经济创新服务于传统商业发展案例分析》、《数字技术元宇宙赋能实体商业发展白皮书》(吴振伟、李燕、沙文灏、樊晓娟并数字创新分会)。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实施方案(黄磊并农商委)。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政策宣讲,开展调研。2024年1月-6月,形成初稿。7月-11月,修改完善,形成终稿。

(三)壮大一批行业发展必需的人才人力队伍

1、工作原则。在统筹国家政策、行业趋势和企业需求基础上,通过系统规划、供需衔接、跟踪培养、评价示范等工作,稳定和壮大高素质的行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构建行业人才支撑和储备体系,优化行业人才结构,为行业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人力支持。

2、实施内容。通过与国家林业草原局、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共同推进“全国播商兴农富林行动”与“乡村振兴官·乡村助播官”培训工作。(苗靖斌并直播电商分会)。与高校共同推出“一带一路商务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研讨会暨高校商务外语教育研修班”(刘伟并外研分会)。筹备“互联网商业校企研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苗靖斌、展懿、庄晶并互联网商业工委)。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制定培训方案。2024年11月前举办培训班和相关活动。

(四)建设一批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

1、工作原则。要发挥资源链接优势,积极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创新成果转化、协同发展等交流合作平台和物流服务等供需对接平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合作,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2、实施内容。启动吉林省人参电子交易平台(宁江生、郭春生、范水波、原鹏宇并人参工委、集团公司)、北方环境资源交易所(宁江生、郭春生、黄磊并市场交易委、集团公司)、“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产业产权交易平台(宁江生、黄磊并市场交易委、集团公司、云办、云南公司)。与有关高校合作启动购物中心“消费场景产学研实验室”(郭增利并商业地产工委)。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海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的市(县)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农商产业对接平台”,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共同建立“全国商业服务业碳中和登记平台”、开展“碳排放管理员、碳金融”培训(宁江生、叶军、黄磊、张剑涛并市场交易委、农商委、浙办、广办、深办)。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筹建“东北区域农业农产品产权交易平台”(邹运韬、徐志刚并东北办)。在香港设立代表处并推进“钜城国际消费类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项目(郭春生、黄磊并深办)。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同成立“中华中医药商业文化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宁江生、郭春生、曹正华、黄磊、张子扬并市场交易委、中医药工委、商业大数据工委、上海办)。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交易所集团、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组建“商业数据资产评估与交易服务平台”(宁江生、曹正华、叶军、黄磊、张剑涛并市场交易委、商评工委、上海办、广办)。开发无人售货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张新元并自售委)。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制定平台项目计划书。2024年1月-6月,平台初步试运行。7月-11月,修改完善,平台正常运行。

(五)推出一批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先进标准

1、工作原则。立足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完善本行业领域的标准体系,配合推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修订本行业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动组织研制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有效开展标准的宣贯和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先进标准体系引领和推动行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实施内容。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韩健徽并商街委)、《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团体标准(黄玺庆并城更委)、《购物中心绿色低碳评价指南》团体标准(郭增利并商业地产工委)、《杭品体系蒙羊分类评价指南》《杭品体系富硒食品分类评价指南》《杭品体系食品人参分类评价指南》团体标准(黄磊并农商委、高质量发展部、内蒙古办)、《商贸物流基地碳中和评价指南和实施细则》(黄磊并深办)、《城市商业网点信用评价体系及实施细则》(沈广忠并调查中心、国情院)。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标准立项,组建项目组。2024年1月-6月,开始编制,形成初稿。7月前征求意见,8月前专家评审,10月前发布实施。

(六)培育一批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品牌项目

1、工作原则。各分支机构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需要,积极培育交易会、展览会、洽谈会、咨询、培训、考试、论坛、研讨、认定、鉴定、表彰、奖励等品牌服务项目,为行业企业发展搭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会员企业创新能力,改善会员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会员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市场等实际困难,为会员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实施内容。举办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中国乡土特色产品博览会(黄磊并会展部、农商委、云办);中国商业街行业年会、中国商旅文产业年会(韩健徽并商街委、商旅文工委);中国社区商业年会(董利并社商委);中国城市更新年会(黄玺庆并城更委);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年会(郭增利并商业地产工委);中国体育商业与文化发展大会及系列主题活动(邹运韬、郭龙并体商委);全国自售行业大会、全国预制菜行业大会(张新元并自售委);“中国大学生商业空间设计大赛”(刘志并商装委);“新时代商业文创设计竞赛”(董利并商业设计分会)等品牌会展、会议、活动。

开展社区商业“美好生活中心”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社区鲜坊、食坊、工坊、货坊、康坊、文坊的“社区六坊”品牌化发展(董利并社商委)。在杭州开设“杭州市民卡商城‘兴农富林’杭品专区”(黄磊并农商委、浙办)。与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合作推进“CCTV强农品牌计划”(黄磊、刘国梁、刘志并农商委、商装委、物流中心)。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深圳公司共同开展全国“农林食产品质量特征鉴定”工作并在深圳中检大厦设置“杭品选品中心”展厅(黄磊、姜崇斌并农商委、地标委、浙办、深办)。依据《旅游商业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做好旅游商业项目节能低碳与绿色发展认证;依据《杭品体系与评价指南》团体标准,做好商品质量认证;与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合作开展“中国农林食产品优良品质排行榜”榜单发布工作等品牌服务项目(黄磊并农商委、浙办、深办、高质量发展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批复的“商业街分类指导及先进表彰”工作要求,依据全国首个《商业街分类指导规范》团体标准,高质量开展中国著名商业街、中国特色商业街、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街、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智慧商街、中国乡土特色商业文化街(区)、中国“一带一路”国际特色商业文化街(区)、“一带一路·中国街”分类指导命名及团体标准示范创建工作(韩健徽并商街委、标准委)。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制定工作计划。2024年12月前,务实开展。

(七)服务一批促进经济布局优化的产业集群

1、工作原则。积极承担为同业集群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法律和管理咨询服务的责任,通过信息共享、资源聚集、标准引领、塑造集成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壮大互促共生的优质企业群体、强化集群综合服务保障等方式,服务推动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实施内容。筹建中国“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产业(云南)基地、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供应链协作体、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大通道建设)商品和物流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民族医药产业(云南)基地、中国中医药产业商业与文化金融综合服务(云南)基地、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圳、云南)、“三峡(宜昌)氢谷产业园”;开通“兴农富林”电商直播(牟秀军、黄磊、高红雷、张东皓、刘关生、王海、罗朋贵并城建委、城规委、云办、重办、东盟商贸部、汽车工委、集团公司、云南公司、重庆公司)。推进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改组和复工复产工作及药业体系南下工作(宁江生、郭春生、韩树峰、黄磊并集团公司)。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分别筹备立项,组建项目组。2024年1月-6月,完成前期策划和资源体对接。11月前启动组织实施。

(八)谋划一批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1、工作原则。要立足自身民间性、非营利性和行业代表性优势,积极谋划一批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引导会员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会员企业“走出去”稳订单、拓市场,协助会员企业化解国际贸易纠纷,稳步扩大本行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推动中医药南下、汽车出海、跨境电商、农产品深加工、国际商贸物流、文化交流等商业和服务贸易项目,推动会员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为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积极贡献力量。

2、实施内容。“一带一路”国际特色商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商业与服务贸易投资洽谈会(徐德伟、黄磊并会展部、东盟商贸部、云办、云南公司);由中城商建集团在泰国曼谷、老挝万象和越南老街分设代表处并成立实体机构,同时举办“华商商业和服务贸易交流会”:在磨憨-磨丁口岸设立联络处,筹备中医药产业园(牟秀军、黄磊、高红雷、张东皓并对外交流部、东盟商贸部、云办)。

3、阶段步骤。2023年9月-12月,洽商会展会议落地举办城市和代表处承接机构。2024年10月前举办活动并启动代表处(联络处)相关工作。

 

四、标准宣贯

依据中国城商联《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和经营管理规范》(T/CUCO 1—2018)、《商业街分类指导规范》(T/CUCO 2—2020)、《物业管理城市运营规范》(T/CUCO 3—2021)、《购物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T/CUCO 4—2021)、《旅游商业项目碳中和实施指南》(T/CUCO 5—2021)、《杭品体系与评价指南》(T/CUCO 6—2022)、《产业社区建设管理指南》(T/CUCO 7—2023)系列团体标准,构建起中国城商联标准制定、课题研究、示范创建“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五、主要部门

秘书处、办公室、会员部、组织人事部、财务部、学术部、编辑部、会展部、信息部、培训部、行业发展部、对外交流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市场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委员会,商业服务业人才评价管理委员会,国际商业发展合作委员会,中医药产业发展委员会。

 

六、分支机构

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

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

地下商业网点工作委员会

商业设计分会

城镇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委员会

商业与文化金融发展工作委员会

商业地产装饰设计服务工作委员会

商业服务业职业技术工作委员会

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

儿童商业工作委员会

商业资产评估工作委员会

城市商业文化创意工作委员会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

商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体育商业工作委员会

商业大数据建设工作委员会

服装服饰工作委员会

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委员会

人才评价工作委员会(筹)

商业服务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零售商工作委员会(筹)

工业基地商业服务业工作委员会

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工作委员会

商业物业发展建设工作委员会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自助商业和智能售货工作委员会 

商业娱乐工作委员会

乡村资源商业化工作委员会

直播电商分会

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

农村商业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

国际商务交流与外语研究分会

糖酒行业发展管理工作委员会

两岸工商业交流工作委员会

汽车商业服务体系发展管理工作委员会

人参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互联网商业工作委员会

数字经济创新分会

 

七、办事机构

浙江办事处

广东办事处

东北办事处

四川办事处

云南办事处

内蒙古办事处

深圳办事处

山西办事处

陕西办事处

重庆办事处

湖北办事处

上海办事处(筹)

 

八、实体机构

中城商建(北京)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城商建(天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城商建(浙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基天道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国情市场调查(北京)有限公司

 

九、领导成员

   长:宣春雷

专职副会长:韩健徽、郭增利、宁江生、董  利、徐志刚

兼职副会长:徐德伟、邹运韬、何亚涛、杨国良、张  炜、肖志军、范醒磊、

刘东军、陈少东、曹正华、章建高、时爱丽、沈广忠、

郭春生、牟秀军、朱华南、刘关生

  书  长:韩健徽(兼)

常务副秘书长:黄  磊

书 长:宣晓菲、范水波、鲍  华、刘  伟、赵月莹、刘国梁、舒志良

 

十、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邮编:100801)

网址:www.chinasl.org

电话:(010)66094561

邮箱:hy_chinasl@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简称“中国城商联”)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电话:010-66094563(办公室)、010-66094561(会员部)    传真:010-66013032    E-mail:bgs_chinasl@126.com
Copyright © 2010-2011 WLSL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5481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