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现代商贸业发展趋势 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武汉市商业局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十分重视我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坚持把优化网点布局,提升网点功能,发展新业态,作为推动我市流通现代化,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市商业网点的现状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武汉市商业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商贸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市商业网点已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促进了结构改善,功能提升,具有行业门类齐全,大中小网点配套,综合型专业性兼备,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商贸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1年,我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今年上半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亿元,同比增长12.2%;去年批零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为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市GDP的18.3%,今年上半年实现137亿元,同比增长11.7%。去年末,全市各类商业网点为10.5万个,比上年增长1.9%;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35个,比上年减少95个,成交额474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为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o
(二)新兴商业业态迅速发展。“九五”期间以来,我市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代表的新兴零售商业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已开业的武商集团“摩尔城”,营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28亿元;单店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超市达到28家,营业面积约43万平方米,年销售额约48亿元;经营家电、建材、家居等为主的一批大型专业店,正以其规模和品种优势,展现专业经营特色;出现了麦德龙为代表的坚持把团体购买、中小零售商作为重点销售对象,较为规范的仓储式商场;超市发展中已呈现出标准超市和食品加强型超市等不同的经营特点;一批体现深入社区、便民利民的功能作用的便利店正逐步推进;相当数量的各类专业店、专卖店遍布三镇的闹市区和商业街,烘托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环境氛围。这些新兴商业业态已成为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初显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内涵。
(三)连锁经营方兴未艾。通过发展连锁经营,调整网点布局,实现规模效应,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商业网点的结构改善。中百集团实现“金边银角”的发展战略,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要道处设置大型综合超市,收购金田超市后,积极发展深入社区的超市,满足了当地消费者既买得到又买得放心的消费需求。目前全市具有连锁经营性质的网点数约1300余家,其中餐饮业有270家,大型超市、超级市场、便民店约230家,医药店约500家,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专业店、专卖店(如电器、品牌专营专卖、彩扩等)约300家。实行连锁经营的网点,无论是门面装饰、店堂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高了一个新档次。特别是餐饮业中的小蓝鲸、太子、艳阳天、湖锦、武汉三五、湖北三五等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酒店,其连锁网点场面宏大、环境优雅、人气旺盛,为市内外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一道亮丽景观。
(四)商业街特色初步凸现。配合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改造,我市在1999年投资2.5亿元,建设了中山大道商业景观街,在2000年投资2亿元改造了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在2001年投资1.2亿元改造了沿江大道休闲街,今年还将完成天梨路长达32公里的迎宾景观路改造工程。各区政府也先后建设培育了桥口路美食街、万松园路国际品牌街、鹰台路商业步行街、香港路、台北路休闲街等商业特色街。商业街的兴起,展现了高雅、时尚的品位和满足个性化消费的特色。
(五)功能档次得到提升。明确市场定位,突出经营特色已成为众多商业网点经营者提升其功能档次的首选方向,推动了我市商业网点的结构调整。一是各种专业店、专卖店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经营细化、网点集聚的趋向。二是大型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主动放弃或淘汰部分销路不畅的商品,转向经营产业支撑能力强,商品类别集中,品牌多样的专业性特色商品,一店一品、一楼一品的经营网点不断出现,逐步改变了商品交易市场经营初级产品,实行粗放经营的状况。汉正街的皮具箱包市场已成为汉正街市场中的专业特色市场,发挥了皮具箱包商品在汉的重要分销作用。三是建材陶瓷、蔬菜水果、服装面料、鞋类针织、饮品酒类等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产地、地域特色和商品大类集中,突出了我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四是我市的区位优势、开放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王府井百货、华联超市、好又多、好美家、家乐福、新世界、永安儿童购物中心、麦德龙、庄胜崇光、正大超市、大润发、百安居、普尔斯玛特及百胜餐饮、麦当劳等外地商业资本和海外商业资本投资兴建或改扩建商业网点,既丰富了我市商业网点的业态业种,也促进了我市商业网点功能档次的提高。
二、制定我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工作情况
从1999年开始,我市即着手《武汉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1-2010)》的编制工作,其间开展了大量调研,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咨询研讨,组织了市、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多次讨论。去年下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市继续开展了深入调查和探讨,对《网点布局规划(讨论稿)》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目前正在与市有关部门进行衔接。
我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指导思想初步确定为,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武汉商贸业“十五”发展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精神,按照我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功能分区定位的要求,围绕中心商业区、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等四级服务体系和结构布局,适应我市一、二、三、四环线为“骨架”的交通新格局的形成,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强商业网点功能建设,优化商业布局为核心,引导投资者和经营者在商业网点的建设、调整中,把握市场定位,优化选址方案,准确选择业态,拟定合理规模,完善经营结构,提升服务功能,取得良好效益,不断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为把武汉建成华中地区金融商贸中心奠定坚实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基础。
《网点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为,加强汉口中心商业区的建设;推动中南路、钟家村两个市级商业中心的繁荣繁华;建设发展30个市级商业副中心(亦即区域商业中心);培育一批专业特色商业街;在各居住用地集中的主要地区规划设置一批社区商业中心;在11个重点城镇和城关镇增加商业业态和业种,逐步形成市级商业副中心;在中心镇及一般建制镇,引导发展具有规模经营、规范服务特点,能满足居民和农民生活、生产需求的商业网点。
“十五”期间,我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发展新业态。大型综合超市发展到50家左右;仓储式商场发展到10家左右;大型专业店发展到20家左右;建成4-6座融购物、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具有连锁经营性质和示范效应的超级市场达到300家以上;培育实行连锁经营的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达到2000家以上;大型特色餐饮店、酒楼达到50家左右。
第二增强集散功能。在三镇形成多点位的商务集中区,吸引国内外具有商品优势和经营管理优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汉设立的分支机构或总代理、总经销商聚集;建设辐射范围5500公里左右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10个;培育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面向全省、全国的商品交易市场20个左右。
第三突出经营特色。中心商业区、市级商业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集散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商业街20条左右;建成具有规模,体现示范效果的市级商业副中心(亦即区域商业中心)10个左右;建设功能完善的典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80—100个。
三、近期落实网点规划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抓紧做好网点规划的审定工作。我们将抓紧与市规划等部门的衔接,争取在九月份完成网点布局规划的定稿工作,为增加网点规划的权威性,拟报请市政府对该网点规划审定后,予以批转。
(二)制订地方标准,作为实施网点布局规划的重要依据。参照国家标准,学习上海市的做法,我们将拟定《武汉市商业区域分类设置规范》、《武汉市零售商业业态分类规范》,争取作为地方标准予以颁布,用于指导我市商业区域的规划,商业网点的选址定点、新建、改扩建等。这两个规范的初稿已形成,即将与市、省质监局衔接,组织评审,力争年内颁布。
(三)完善我市城区大中型零售商场超市项目预审制度。将尽快修改充实完善听证会的暂行办法,力争早日实行听证制度。拟在预审过程中增加听证的环节和步骤,以保证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和规范,促使预审意见科学合理。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商业网点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将按照“十五”期间商业网点建设奋斗目标,分年确定目标任务,并努力逐年完成。在今年商业网点建设的目标任务中,将计划建设20个大中型超市;发展70个深入社区的便民超市和便民店。
(五)建立完善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市区商业行业主管部门将以网点布局规划为基础,以即将拟定的《武汉市商业区域分类设置规范》、《武汉市零售商业业态分类规范》为依据,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对各类商业区域的设置,在规划上超前介入,在建设中注重功能完善,在管理上引导不同业态业种的配套组合,对各种业态注重培育经营特色,不断优化我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和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