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业 网 点 的 过 剩 和 对 策
江苏省社科院 沈立人
经济发展导致市场繁荣。人们最切身的感受是商品越来越丰富多彩,与之相应而起的商业网点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在商业街道星罗棋布的新景中,既有传统翻新的大商场和小商店,又有超市、连锁、便民等新商号。这是改革所赐,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生产增长和生活提高,作为其中间环节的商品流通必然兴旺。
但是另一面,人们又看到某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如:打价格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延伸为减价风,推出“跳楼价”、“血本价”等惊人字样。特别是从新闻媒体获悉,不少商场亏损,有的相继倒闭。这还是指有名的,包括个别洋超市;至于小店盘让,更是不绝于耳目。于是在经济界,从实际工作到理论研讨,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前的商业网点是否过剩了?
随着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短缺经济也转变为过剩经济。似乎遍及一切产业,传统农产品丰年过剩,传统工业能力过剩,进而不能不牵动流通领域,商品也有积压、滞销。这刺激了商业网点同样有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不仅在沿海发达地区,还在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
所以说是过剩,确有一定数据。最初,国有商业垄断市场,禁止和限制个体、私有经济,商业网点是不足的。改革以来,逐步放开,个体、私有经济首先在商品零售业、接着在批发业发展,终于扭转了局面,使商品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率先成熟,与商品流通量的增长达到相对平衡,消除了“瓶颈”。这几年的统计表明,大小商场不断增加,按营业面积为准,其增长率始终超过社会商品零售额和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长率。结果就很清楚,每平方米的年营业额会下降,利润额也会下降。商界感到做生意比过去难,赚钱不易,不外是这个缘故。
究其原因,实有多端。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招致一批竞争选手,总会供过于求;否则,无法开展应有的竞争态势,发挥不了竞争的积极效应。在当前条件下,各行各业的进入门槛高低不一,商业开发度高、门槛低,没有什么技术障碍、管理障碍和人才障碍,进入最方便,因而自然成为就业的“宽带”。工业部门职工下岗,多数转向商业,显得拥挤。除个体、私有经济群趋商业外,国有经济开展多角经营,往往青睐商业,不计风险,放手投入。对外开放,试点从商业入手;外商又挟其优势,大胆闯进。加上各级政府营造市场,推进城镇化,实施“退二进三”方针,都造成商业网点的超速、超额增长。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判定商业网点是完全过剩了。以发展眼光看,经济还要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还要更大提高,消费需求还要升级和多样化,商业网点超前一些,并非坏事,正是准备和迎接新世纪的一项有效对策。何况,布局不很平衡,城市密集而农村寥落,城市中心紧凑而边缘新区稀疏,传统商品已能适应而新兴商品尚待开拓。所以,进一步发展商业网点,决非没有余地了。当前亏损严重的有一部分,营利超额的有一部分,多数仍是能够维持,其中有的属于惨淡经营。这也不是坏事,既适应了市场运行需求,又有利于促进经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
针对当前形势,应当有所对策,建议如下:
一、要有所规划
有关部门如计委、经贸委和工商局在制定“十五”计划和长期规划时,应把商业网点发展列入视野,使之与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相协调。内容最好统揽城乡,包括综合和专业市场以及各种经营业态。当然规划是战略性、宏观性和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
二、提供信息服务
上述规划,实质上是提供权威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经常的、动态的、从总量到结构的市场信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于规划、协调和服务,首先是信息服务,并取得社会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咨询单位的配合。
三、引导企业决策
商业网点发展有一定随意性,一些投资者还习惯于看别人办什么、自己也创什么,以致低水平的、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屡戒不止。今后,投资决策水平逐步提高,将会审时度势地做出市场趋势的分析和评价,尽量避免或减少进入的盲目性,这是防止网点发展过度的根本之道。
四、杜绝人为扩张
这是指单纯以行政办法来扩大商业网点的做法,过去教训很多,最后是有场无市,成为“空壳”,费而无功。国有商业的网点发展,也要有自我约束,注重实效,不图虚荣。
五、有序引进外资
对外开放商业零售和批发领域,在“入世”后,势在必行;但是也要有序推进,对外、对内都有好处。与对内布局一样,要在政策上适当规范,如鼓励引向城乡结合部和居民新区等。
对商业网点的发展,应当乐观,因为这是发展经济、繁荣市场和现代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着,展望前景,宽广无限!
|